佛教建築中有寺、庵、堂等名稱;堂指的是齋堂,也就是信奉齋教的佛堂,俗稱菜堂。齋教本是佛教信仰的一支,源於臨濟宗;以不削髮、不出家、在家吃齋頌經為主。台南的齋教分為龍華、金幢、先天等三派。西元1656年,直隸永平府順聖縣人王佐塘,道號太虛,又號普明,脫離龍華派,創立金幢派。其後,門人又分金幢為蔡文舉支派及翁文鋒支派。西華堂屬於金幢派翁文鋒支派,清乾隆15年(西元1750年)由鍾、翁、吳、劉等四人發起,創建於當時的府治東安坊石營埔北側。其後,經嘉慶、同治、光緒以及二戰後等各代都有修建,因而規模逐漸擴大。拜殿與正殿採用很長的搭牽樑連接,前後空間混然成一體。結構上除正殿中央四點金柱為石柱外,其餘均用木柱。前後殿山牆銜接,中間八卦月門以聯通左右廂房。西華堂前庭院寬廣,花木繁盛、清靜優雅,在繁囂的市街中,實為一塊難得的世外桃源。堂的正前方,茂密的樹林下,還有一塊由信士林潤堂、林益齋所立的「西華堂」石額,嵌在疊砌的老古石座上,造型古樸,誠如一塊述說著西華堂傳奇的紀念碑,令人徘徊與遐思。建築特色→堂宇坐東向西,朝向福州主堂,建築外型和普通三合院的民宅相似,由凹壽形的拜殿、正殿及兩側的護龍所組成,堂前的花園和內埕,在嘈嚷的都市更顯難得。正殿的鋪面為洗石子地板,中心空間俗稱「三官廳」,原供祀三官大帝,現因齋堂空門化影響而改祀三寶佛,神彝後另有一神祕空間,教內齋友通稱「內家鄉」,主要供祀金幢派教主王佐塘畫像,通常未皈依的信眾無法進入。正殿左、右兩側偏殿各為七祖塘和祿位堂,正堂左、右護室及護龍,則是齋眾修持宅居的地方。 堂內保存的文物在各齋堂中最為豐富。中央門神畫的是佛教兩大護法,分別是貌如童子的「韋馱」,和相貌威嚴的「伽藍」;兩側邊門則繪「哼哈二將」,以及正堂兩旁壁面的彩繪,取材自佛教故事「迦葉付法」、「師子傳法」,都是民間畫師潘麗水的作品。